寸土必争!珍宝岛战役我军大胜,为何在铁列克提之战吃了大亏?
1969年8月的新疆铁列克提区,解放军官兵正在进行常规巡逻。然而在上午8时,中苏两国的边境线上忽然出现了一支苏联部队,在我军激战5小时后,这支苏军便扬长而去。据统计,此次边境冲突我军有28名边防人员阵亡,1人遭到俘虏,史称为“铁列克提之战”。而这一战发生的时间,距离苏联被我军击败的珍宝岛战役不到半年。为什么短短半年内,吃亏的苏军就敢再次于我国边境挑衅?而铁列克提一战,我军为何没能复刻珍宝岛战役的辉煌?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铁列克提之战
昔日中国“老大哥”,为何与中国爆发边境冲突
1969年,是中苏两国关系的冰点。除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铁列克提冲突之外,苏联还在这一年和中国在新疆巴鲁克山、黑龙江八岔岛等多地爆发冲突。早在20年前,苏联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国家,并且给予了中国大量的工业、军事援助,为何在短短二十年后,苏联却忽然成为了当时在边境挑起冲突最多的好事者呢?
这就需要从苏联的领导人更迭说起,早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就曾就中国旅顺港口问题、朝鲜战争问题产生过分歧,但此时的中苏矛盾并未表现在明面。而在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上台,中苏两国之间的矛盾分歧便愈发明显: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赫鲁晓夫派出谈判代表团,向毛主席提出要和中国搞“长波电台”、“联合舰队”一事,在这项协议中我国同样参与电台和舰队的建设,但舰队的指挥权却仍在苏联的手上,这一不公平的提议遭到了毛主席的严词拒绝。
在苏联的要求被中国拒绝之后,苏联便开始频频向中国发难。到1960年时,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助协议,撤走在中国的全部专家,其中还包括帮助我国研究原子弹的高端人才。赫鲁晓夫为此得意洋洋,声称“用全中国的发电量,也造不出原子弹”,并且认为中国会就此屈服于苏联。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后来不仅成功搞出了原子弹,而赫鲁晓夫自己在撕毁和中国的援助协议后,便于1964年因国内政局变动而黯然下台,由勃列日涅夫执掌苏联军政大权。
但是,新上台的勃列日涅夫虽然反对赫鲁晓夫,但在遏制中国的立场上却与赫鲁晓夫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在多次向中国施压无果后,苏联便又揭开了中苏两国边境划分的旧账:1969年3月,苏联派遣近300人的部队入侵黑龙江珍宝岛,而驻守在边境地区的百名解放军士兵奋起反击,使苏军58人阵亡,94人受伤。在苏军匆忙撤退之际,苏联还不愿意自己先进的坦克落入我军手里,于是便将1辆坦克沉入乌苏里江,但不料后来这辆坦克还是被我军打捞了上来,至今还被放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当中,让苏联在世界的面前大丢颜面。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当时的苏联,一度号称是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如今自己的部队却被中国打败,这让当时勃列日涅夫等苏联高层既是震惊,又是愤怒,于是便决定要让苏联找回一次“场子”。因此,苏联便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了新疆的铁列克提。
铁列克提一战,我军为何损失惨重
在珍宝岛战役发生之后,我军虽然获胜,但也依旧没有放掉对苏联的戒备,因此两国边境士兵会经常进行例行的边境谈判,以避免冲突的扩大化。而在1969年的8月13日,当中国官兵再一次发送信号,邀请苏联军官进行例行谈判时,却迟迟没有等到苏联军官的回应。
在未接到苏联军官的回应后,我军便已经意识到了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上午8时,在边境上的巡逻组发现了苏联直升机和坦克等军备出现调动,于是便向指挥所进行汇报。而指挥所此时依然对我军下一步该如何行动保持着犹豫的态度,先是考虑令官兵停止巡逻,尽量和苏军脱离,可又担心苏军因为我军不在边境巡逻,出现更加肆无忌惮的举措,于是便最终还是决定:巡逻照常进行。
为了保障巡逻更加全面,早点识清苏军的意图,我军便派出近100人的巡逻组,将他们分成三队进行巡逻——这在既往的巡逻中人数规模是少有的。但即便我军已经对苏军处处提防,可苏军的突然杀出还是让我军感到十分意外:据后来苏军方面的数据统计,苏军在此次冲突中派遣的人数是300人,将近是我国巡逻部队的三倍,在直升机、坦克的掩护下,苏军迅速冲进我军阵地,并将我军的巡逻组包围在了695.5无名阵地上。
此次苏军入侵的规模,远远超出了当时铁列克提地区边防战士们的预想。他们怎么也没有料到,此番入侵寻衅的苏军,竟然会带着直升机、坦克等重武器。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时,我军为了应对苏军的坦克部队,早就配备好了反坦克炮等装备,但当时的铁克列提边防战士巡逻组,因为执行的不过是常规的巡逻任务,因此并没有带什么能够反制坦克、装甲车的武器,唯一能管一些用处的是当时一组巡逻队带着不知型号的榴弹炮,但面对苏联凶悍的坦克集群时,这些装备依然还是杯水车薪。
然而,在明知自己是劣势的情况下,坚守在695.5高地的战士们依然还是拿着自己的武器,和苏军战斗到了最后一刻。虽然苏军的入侵部队有着当时巡逻组近3倍的兵力,可依然是在激战了5个小时后,才获得了这场冲突的胜利。但最终,我军在此次冲突中所遭受的伤亡是惨痛的,据统计:铁列克提一战,我军有28人阵亡,40人受伤,1人遭到俘虏。而苏军则2人伤亡,10人受伤。
在铁列克提战胜我军之后,苏军并没有进行更大规模的入侵,而是就此扬长而去,回到了苏联国内。事情发生后,参与铁列克提战斗的苏军人员被授予“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等奖励,并被苏联报纸、电视大加渲染,苏联认为自己的这一次军事行动,算是挽回了珍宝岛的“面子”。
周总理严正抗议,“活烈士”最终回国
在铁列克提冲突爆发后,我国的外交人员当即便对苏联发出了严正的抗议。1969年,在参加越南悼念胡志明的过程中,主持我国外交工作的周总理和当时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获得了接触,周总理很是气愤地说:“就是在你们苏联的地图上,铁列克提也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之间并没有宣战,你们为什么要用坦克包围我们的巡逻队,还俘虏我们的战士不放人?”
在铁的事实和周总理气愤的指责下,柯西金等苏联外交官员百口难辨。最终经过中苏两国的多次交涉,在西北、东北边境冲突中的我国被俘人员最终得以回国,而在铁列克提冲突中的袁国孝,便是在695.5高地中被苏军俘虏的我军士兵。在被俘虏的那一年,袁国孝只有17岁,还是个年轻的“娃娃兵”。在自己的战友们打扫战场时,他们并不知道袁国孝被敌军俘虏,而是以为他牺牲了,为此还伤心地为他立下了一座墓碑。而在袁国孝从苏联回国后,他的战友和家人们又惊又喜,于是袁国孝便在后来有了“活烈士”的称号。
而在退伍之后,昔日被人称为“活烈士”的袁国孝也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回到家乡后,袁国孝带领着乡下的村民们种植起了辣椒,做起了辣椒生意。等到1999年,袁国孝的辣椒生意越发红火,于是在众人的帮助下他成立了辣椒批发公司,并被人推举为总经理,成为了家里有千万资产的“辣椒大王”。
在铁列克提一战中被苏军俘虏的袁国孝,后来拥有了一个圆满的人生。那么铁列克提地区最终的归宿又是如何的呢?——虽然苏联一度在铁列克提地区占了便宜,但在我军提高警惕后,苏军便再也没有从我国的边境中占得便宜。在苏联的军事威胁下,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掀起了浩浩荡荡的“三线建设”运动,同时在国外,我国也开始和美欧等西方国家接触,打开了当时我国外交的新局面。1991年,苏联解体后,苏联的加盟国之一哈萨克斯坦成为了与我国铁列克提接壤的国家,经过多次谈判,我国与哈萨克斯坦正式达成边境协议,在边境协议中我国具有铁列克提地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主权得到了中哈两国的共同承认。
铁列克提边境冲突虽然距今已经过去多年,但是我国从未忘却那些为了保护国家边疆安宁的解放军战士。2008年,负责铁列克提地区防务的新疆军区正式将“忠勇山”作为新疆695.5无名高地的名字,并且树立了一座“忠勇烈士纪念碑”,来缅怀昔日牺牲在这里的战士。
而早在忠勇烈士纪念碑建立之前,铁列克提战役中的“活烈士”,也就是我们前文中提到的袁国孝,也是每年都会来到铁列克提,为自己的战友扫墓,献上鲜花,缅怀自己的战友。而在忠勇烈士纪念碑建成之后,袁国孝也是十分感动:忠勇二字,或许正是对当时边境巡逻战士们最好的评定。在纪念碑落成3年之后,袁国孝带着自己的妻子,还有另外两名战友一起驾车200多公里,回到了这片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土地。在铁列克提,他又一次回想起了自己曾经和战友并肩作战的一幕幕,向周围的人们说:“当时,和我一样年龄小的战士还有很多,我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倒下。”
在这名当时已经六十岁的老人的眼中,人们都能感受到战友牺牲的悲痛,以及保家卫国的真正含义。时至今日,我们享有的和平更是因为前线有人坚守,让我们在此时此刻,共同为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苏联铁列克提袁国孝苏军赫鲁晓夫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